(Fotolia)
(大紀元記者周行、李平多倫多報導)分神駕駛(distracted driving)導致撞車事故在加拿大變得越來越普遍,大有成為致命交通事故頭號肇因的趨勢。研究表明,分神駕駛占撞車交通事故30-80%,而駕車打手機是罪魁禍首。
安省省警公路安全部警長伍德福(Dave Woodford)對《大紀元》表示,警方將疏忽(inattentiveness)駕駛(包括分神駕駛)視為致命交通事故的4大肇因之壹。但是,在省警負責巡邏的公路上,疏忽駕駛今年已經成為致命事故的第壹肇因。至今145宗致命撞車事故中,45宗與疏忽駕駛有關,32宗與酒精及座椅安全帶有關,30宗與超速相關。
加拿大交通部國家撞車事故數據庫數據顯示,2006至2010年期間,國內因分神駕駛造成的致命交通事故從302起升至352起,上升了17%。專家表示,這些數據還不包括所有地區,至少有3分之1的數據被漏掉。
研究表明,分神駕駛占撞車交通事故30-80%,其中駕駛過程中接打手機是罪魁禍首。新斯科舍省皇家騎警最近公布的今夏交通事故數據顯示,分神駕駛致命交通事故率已超過酒後駕駛,成為致命交通事故率第壹名;薩喀徹斯溫省公共保險局今年年初公布的數據也顯示同壹結果;至於安省,多年來,分神駕駛的致命交通事故率也壹直超過酒後駕駛,壹直占公路交通事故的30%,僅次於超速造成的事故率。
任何分心駕駛都是冒險行為
分神駕駛是針對開車時使用手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而設的處罰。目前除努納武特特區外,全國各省和特區都有類似法例,罰款從西北特區的100元,到愛德華王子島及紐芬蘭-拉布拉多省的最高400元。但是,開車時任何分心行為都危險。
安省省警公路安全部警長伍德福(Dave Woodford)說:開車時司機拿咖啡喝本身不違法,但妳因為轉頭去拿杯子而撞車的話,就犯規了,可能被控不小心駕駛(careless driving)。梳頭、讀報紙或便條,這些行為都會使司機不能專心駕駛。
他說,分神駕駛定義不夠清晰,看起來是指使用手提無線通訊設備,按安省法律,違規者罰155元。警方使用疏忽駕駛,包括分神駕駛及其他造成駕車不安全的行為。警官看到行使車輛搖晃不定,不時過線到旁邊車道,速度過慢,或者粗暴駕駛及不安全變線超車時,就會叫司機停車。“可能被指控不小心駕駛;如果涉及事故,可能被控危險駕駛,或疏忽犯罪等。 ”不管司機當時是在打手機還是在做其他事,後果更重要。
“比如超速駕駛,如果開車每小時125公裏或140公裏,並涉及撞車事故,警方可能不會指控司機超速駕駛,而是指控不小心駕駛、疏忽犯罪或危險駕駛等更嚴的違規。”伍德福說,就算是與乘客談話、聽廣播或音樂,只要造成車輛不安全的表現,都可能被控不小心駕駛。
“現在開車是壹個全職工作。高速路上總是有很多車輛,司機必須每時每刻都專註於駕駛。”他說,“就像工作時集中註意力做事壹樣。”
司機缺乏耐心,脾氣不好時也會出問題。伍德福說,警方把這叫路怒行為(road rage)。司機在駕車時遇到不愉快的事,可能會有不同反應。如果控制不住情緒,就會出現分心。“生氣時也能開車,但會使人分心。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分神駕駛後果慘重
【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】加拿大汽車協會(CAA)提供的數據顯示,撞車事故中,80%與疏忽駕駛有關,接近撞車事故中,65%與疏忽駕駛有關;分神駕駛的司機,撞車機會是專註司機的3倍;與撞車相關的醫療成本及喪失生產力造成的損失每年至少100億元,接近加拿大國民生產總值的1%。
無論是哪種疏忽駕駛導致的告票,都可能使司機保險費上升,在撞車事故中負有責任就更嚴重。加拿大保險局(IBC)媒體關系總監Steve Kee對《大紀元》說:“任何告票或撞車都會影響司機保單,告票會在記錄上保留3年。有幾張這類告票的話,保險公司可能會把妳視為高風險司機。”
多倫多居民黃先生在3年內有2次負有責任的事故,原來的保險公司不再接受他了。黃先生說,他找了好幾家保險公司及保險中介,很多報價都比原來的保費高了超過1倍,2年前壹張分神駕駛告票雖然已經上庭取消,但還在記錄中,而且也成了加價的壹個因素。
黃先生說,在保險出現問題時,才知道保險公司把這類告票看得很重。
據CBC報導,10年前,卑詩省居民伊利(Wilma Ealy)在高速公路上因5歲孫女暈車嘔吐,不得不將車子停在路邊清理,誰知此刻壹名20歲的年輕司機因放下咖啡杯造成暫時分神,結果連續沖過4個車道,將她結結實實地撞在停靠在壹邊的汽車上,然後又被拖行100英尺,造成腰部以下雙腿皮膚、肌肉和組織全部被撕爛,半個身子都廢了。
卑詩省退休消防員伯利(Tim Baillie)舉出壹個自己從事消防以來見過的最慘的撞車事故:3個年輕人在壹條直路開車過程中,突然撞到路邊的溝渠,車子沿著溝邊顛簸,然後撞上壹個出口車道,3人身體被甩出車外近30米遠。他說,當時查不出車子怎麽就跑離車道了,很難找出事故的真實原因。
(責任編輯:滕冬育)